睡眠窒息症增中風及高血壓風險 肥胖、亞裔人士高危
睡眠窒息症(Obstructive Sleep Apnea ,簡稱OSA)經常跟肥胖扯上關係,而睡眠質素長期差劣,亦增加患上高血壓和中風的風險。
事實上,美國約有二千二百萬睡眠窒息症患者,他們會在入睡後出現重複性的呼吸停頓,令他們在睡眠周期中出現不同程度驚醒的情況。而大多睡眠窒息症患者都會有流鼻水、口乾的情況,厚重的鼻鼾聲除影響患者本身,其枕邊人亦苦不堪言。
有75%的睡眠窒息症患者可以佩戴正壓呼吸機(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machines,簡稱CPAP)減輕病情,但仍有25%患者須通過手術改善病情。或許偵測睡眠狀態實在有市場需要,故Apple Watch在watchOS 7亦加入了睡眠監察,這有助監察自己有否睡眠窒息症狀,讓用戶可及早求醫。
患上睡眠窒息症的原因,除了肥胖外,扁桃體或下頜凹陷亦是成因,但醫學界早已有共識,減肥是治療睡眠窒息症的有效方法,不過一項由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顯示,原來重點在於舌頭脂肪有所減少,便可大大改善睡眠窒息症。
負責此項硏究的睡眠醫學主任醫學博士理察‧施瓦布(Richard Schwab)指出︰「很多醫生及專家均未想過要用舌頭減脂來治療睡眠窒息症,現在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全新獨特且富針對性的治療目標。」
Schwab在2014年曾做過一項研究,把本身同時有癡肥及睡眠窒息症的患者,以及純粹癡肥的人士作對比,團隊發現那些舌頭明顯肥胖高脂的人士有較高比例患上睡眠窒息症。
近期的研究顯示,參加硏究的67名患有中度至嚴重睡眠窒息症的癡肥人士,他們在半年間透過減肥或手術治療成功減去身體約10%的體重,而他們的睡眠窒息指數平均改善了近31%。

早在2014年,Schwab的團隊把本身同時有癡肥及睡眠窒息症的患者,以及純粹癡肥的人士作對比,在磁力共振的影像下可看到純粹癡肥的人士(Normal subject)的舌頭脂肪比例是較少(右圖黃色部份)。
舌頭脂肪體積減少 症狀可改善
團隊透過磁力共振(MRI)檢查這批參與者的咽喉及腹部,再運用數據分析,發現在患者整體體重減輕後,舌頭脂肪體積減少,睡眠窒息症的症狀亦同樣得到改善。
研究同時發現體重減輕,會令翼內肌和翼外肌(控制咀嚼的顎肌),以及咽側壁(呼吸道側旁的肌肉)的體積有所減少,這樣的轉變同樣有助改善睡眠窒息症,但改善的程度跟減少舌頭脂肪所帶來的效果不盡相同。
針對這項硏究結果,Schwab説或許透過低脂的飲食,或者進行局部性的冷療法(cold therapies,如用來減去腹部脂肪的冷療法)減去舌頭的脂肪,不過Schwab重申這些介入性治療仍有待測試。
在相關的睡眠窒息症硏究,Schwab的團隊亦發現種族的不同會令其較易患上睡眠窒息症。在解剖學的研究中,他們比較了亞裔人和冰島人,在相同年齡族群、性別等條件下,亞裔人的呼吸道軟組織較細,但擁有較大的軟顎體積,這意味亞裔人有較高機會患上睡眠窒息症,更加要注意自己有失眠或者打鼻鼾的情況,及早求醫。
「根據我們的數據,就算體重指數屬正常水平的人士,家庭醫生甚至牙醫亦應多詢問他們的有否鼻鼾或失眠的問題,因他們有患上睡眠窒息症的風險。」Schwab補充說。
報導來源:
https://hk.appledaily.com/lifestyle/20200926/HS7AIVNFDVGBNFRKLATSAIZ3HU/
撰文︰李飛
參考資料:
Losing Tongue Fat Improves Sleep Apnea ,Penn Medicine study suggests the tongue could be a new target for treating the common sleep disorder, January 10, 2020 ; CNN Health
No Comments